童年,是记忆的开始,它代表经历沧桑后的人对纯真年代的怀念。童年,是梦中的纯真,是真实中的梦,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。读着《城南旧事》,我渐渐地走近了书里,看着英子在城南度过的幸福童年。《城南旧事》就像是一幅幅怀旧的黑白照片展现在我的眼前:缓缓的骆驼队、惠安馆、胡同的井、闹市僻巷、草垛子,还有这些地方所浮现的人物:冬阳下的骆驼队、井边的小伙伴妞儿、惠安馆的疯女人秀贞、躲在草垛里的小偷、斜着嘴笑的兰姨娘、不理“我们”的德先叔、和“我”朝夕相伴的宋妈以及最后因肺病去世的爸爸,他们都曾和英子玩过、谈笑过、一同陪伴英子度过多彩的童年生活。
最让我最感动的是这样一个片段:秀贞总让人家讨厌,可本性善良的小英子却对她不离不弃,总是找她聊天。后来,小英子察觉到妞儿是秀贞的女儿时,便找一切机会让她们见面,然后把妈妈最珍贵的金镯子送给她们,让她们去找妞儿的“爸爸”。让我敬佩的是主人公小英子的那种善良的本性,那种单纯乐于助人的品质。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。我从来都不愿意帮助一些让人讨厌的人,比如说上次美术课上,某同学找我借水笔,我不理他,他只好灰溜溜地走了。其实我也不是不想借给他,是想到他平常对待别人总是很不好,会骂人说粗话,我不想和这种人做朋友。
《城南旧事》让我读到了英子的单纯和善良,她的童年是戏剧化的,但是却是很真实、纯朴,那样得纯净淡泊。我们的童年虽然无忧无虑,却哪有英子过得精彩。就让我们用善良纯真的心去对待每一个人,去拥有多彩幸福的童年吧!
如果把我的一生比作一本影集,那成长道路上的点点滴滴,就是汇集在这本影集中的一张张照片。而童年,永远是这些照片中最耀眼,最美丽的……
记得我小时候,每年春节都要回老家去过,而老家过春节有一种有趣的习俗,叫“拜糖”。这时,每户人家都要准备好各种糖,等着小孩子来这里“派糖”,还不能拒绝。所以,春节,总是我们小孩子最盼望的时刻。那时候,每年春季一大早,我便早早的起了床,叫醒了哥哥姐姐,吃完饭。便迫不及待地拿上三个方便袋,出发了!
我们踩着雪,一路向西,挨家挨户地走进去,看到有人,便大声说:“恭喜你家大发财!”每当此时,主人总是笑呵呵地走进屋子,从早已准备好的糖袋里拿出几颗糖,分给我们,有时还会问问我们名字,和我们交个朋友,往往一次拜糖结束,我们总能有许多新朋友。走到熟人家,他们准会给我们大把的糖,有时还会和我们拉拉家常,给个红包呢。我们就这样一直往前走去,遇到认识的伙伴,总会结伴而行。我们走了很远的路,哥哥很快不耐烦了,说了句自己一人去拜糖,便走了。过了一段时间,当我们走到一个亲戚家的时候,却看见哥哥在那喝着茶,看电视,明显是在偷懒,还美曰其名说是“休息”。我们出了门,姐姐便开始数落他了。这样的小插曲,每年都会有。直到太阳快下山了,我们这才带着一天的收获,高高兴兴的回家了。现在,我还总是回想起这幸福的回忆。
啊!童年,那记忆中最美好的时光……
回忆过去,记忆的大门打开了。往事一幕幕浮现在了我的眼前,我深深地沉陷在这往事中了。其中,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母亲一次又一次地对我的关爱。
记得我岁那年,有一天晚上,我发了高烧,爸爸又不在,妈妈扶我去医院。才走了一会儿,我就已经累得走不动了,妈妈见了,毫不犹豫把我抱了起来。才走了一半的路程,这时,老天不知跟谁赌气了,伤心地落下了黄豆般的大雨。妈妈见下雨了,她为了不让我烧得更厉害,用她那温暖的身躯挡我的雨衣;用她那有力的手臂保护着我;用她那温柔的眼睛给我力量,给我信心。她让我感到了她对我的关爱,也让我感到了母爱的力量是无穷的。
医院到了,妈妈全身像个落汤鸡。而我呢,只湿了一点点。她用雷鸣般的速度给我挂号和到主治医生处。医生说要打吊针,妈妈就在我身边一直陪我聊天。我无聊的时候给我唱歌;我冷的时候,给我加衣服;我不开心的时候,逗我玩;我要睡觉的时候,他会给我唱摇篮曲。
第二天我醒来的时候,妈妈却还在睡觉。我想:也许妈妈才刚睡着吧;也许妈妈累得不行了吧;也许……
还记得一次,那是一年级期末考试的最后一个晚上,我紧张的不行。妈妈为了给我放松心情,一夜没睡:一会儿给我讲个事;一会儿陪我做深呼吸,一会儿陪我看电视;一会儿又陪我做运动,让我在运动中忘记烦恼……那时,我再一次感到妈妈对我的关爱了。
时间不等人,一幕幕美好的回忆都过去了。我的童年有了妈妈的关爱,多幸福啊。
那七彩的童年,那美丽的童年,那快乐的童年,那令人难忘的童年……同年,是每个人最难忘的年龄段。
我的童年是在爸爸的老家度过的。在幸福的日子里,我的童年有很多很多美丽的故事,像天上的星星,数也数不清,像海洋中的珍珠,捞也捞不完。
记的那是我六岁的一天,堂姐来我家玩。妈妈说:“有贵客了,今天给你们包饺子吃。”我和堂姐一听,高兴地拍起了手。
拌饺子馅,擀面皮,不一会儿功夫,妈妈便把做饺子的“材料”一一备好。随后,奶奶和妈妈一起开始包饺子。
看着奶奶和妈妈熟练的动作,我和堂姐也想试一试包饺子的感觉。妈妈说:“你们要想学可以,但要讲究卫生,先把手洗一洗。”
一听妈妈准许我们俩包饺子,我们一连在地上蹦了几蹦,心理感觉自己就是个大人。我们飞快地跑到脸盆前,把手洗干净,然后跑到妈妈身旁学包饺子。
我手拿面片,堂姐用筷子给我挑馅。当馅放好在面皮上,我便像妈妈一样,将面皮的两边折起,用力一挤,谁知饺子馅竟和我作对,从面皮两边流了出来。奶奶笑了笑说:“我的乖孙女!包饺子馅要少一点,挤时不可用力,就像这样。”奶奶边说边手把手地教我包起饺子。一会儿,一个有模有样的饺子终于成型。后来,我又照着奶奶说的办法,包了好几个,虽然有的大,有的小,有的偏,有的圆,有的甚至说不出是什么形状。但毕竟是我自己的劳动杰作,那一刻,我感到非常开心。
在吃饭的时候,我特意让妈妈专给我盛我亲手包的饺子。直到今天,我亦然回味那顿饺子。我感受那是我至今吃的最好最有味的饺子。
时光如梭,光阴似箭,如今我已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了,童年已渐行渐远。回首童年的岁月,我的心总暖暖的。
今天,我看到了一篇关于邓小平爷爷改革开放30年的文章,听说现在的人民十分幸福,比以前幸福多了,我便想:改革开放前是什么样子的呢?于是,我去向爸爸妈妈了解改革开放前的事情。
“ 你们当时穿的是什么样的衣裤呢?”我开始问第一个问题。妈妈开始回答:“我们当时穿的都是用棉布做的衣服,一年一般只穿一件衣服,要在新年才能买新的衣服,而且我大姐用完的旧衣服还要给二姐穿,等到二姐穿完后我才能穿。裤子也是一样的,一年只穿一条,即使坏了,也会用补丁补好后再穿。”听完后,我觉得我真是幸福,我有许许多多的外衣、衬衫、背心、裤子等,有长有短,颜色各异,都放满了五个大衣柜,都塞得满满的,没有一点空隙。每逢换季或节日时,妈妈总会为我买新衣裤,而且每一套都是让我自己挑选的,坏掉后就换一件衣服,不需要用补丁去修补。
我又问了第二个问题:“你们是怎么去上学的呢?”爸爸就说:“我们是用两条腿走着去的,当时没有小轿车,只有少数人家有自行车。”“那要走多长时间呢?”“天晴是也至少得走四十分钟。如果下雨时,那路上都是泥水,寸步难行,而且泥水会渗进鞋子里,弄不好还会摔一跤,全身会到处是泥。”“那你一定得很早起床吧?”“嗯,五点半前就得起床赶路了。”又听完爸爸的话后,我脑海中浮现出现在的生活:每天早上六点半才会起床,然后吃完早饭就坐上私家车去学校,不到5分钟就已经在学校门口了。下雨天,可以在车里躲雨,即使是走路去,也有下水道排水,而且也没有泥泞不堪的道路,因为铺的是水泥路。上学还有公交车,一次也只要两快钱。
我有这么好的新生活,真是要感谢邓小平爷爷。我们这么幸福,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来报答祖国呢?